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不排除CBA扩军可能
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的闭幕仪式上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作为特邀嘉宾,发表了题为《篮球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》的演讲,面对全球篮球产业的快速变革,姚明坦言中国篮球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,但他开云官网强调:“我开云app们对未来充满信心,中国篮球的根基从未如此坚实。”这一表态引发了国内外体育界的广泛关注。
CBA扩军:机遇与挑战并存
在随后的媒体问答环节,姚明首次公开回应了关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扩军计划的讨论,他表示,联赛的发展需要兼顾竞技水平与商业可持续性,但扩军并非不可能。“我们正在评估多方因素,包括地区篮球文化、基础设施条件以及青少年培养体系等,”姚明解释道,“如果条件成熟,扩军将成为推动篮球区域化发展的重要一步。”
这一表态与近年来中国篮球的改革方向一脉相承,自2022年起,CBA逐步试行“双主场制”与“地区联盟合作模式”,旨在打破传统体育资源集中化的局限,西南地区的成都与重庆已通过联合申办大型赛事,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;而东北地区则凭借深厚的篮球底蕴,成为潜在的新球队落脚点,姚明特别提到:“篮球的价值不仅在于顶级联赛的竞争,更在于它能否融入普通人的生活。”

青训体系:扩军背后的核心逻辑
扩军议题的背后,是中国篮球对青训体系的长期投入,姚明在演讲中列举了一组数据:过去三年,中国青少年篮球注册人数年均增长18%,基层教练员数量翻倍,校园篮球计划”已覆盖全国超10万所中小学。“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通过联赛规模的扩大,倒逼地方青训资源的优化,”姚明指出,“只有当每一个省份都能拥有职业化的篮球土壤,中国篮球才能真正走向强大。”
这一观点得到了国际篮联专家组的认可,2024年发布的《全球篮球发展报告》显示,中国在U18年龄段球员的国际竞争力已跃升至亚洲首位,部分归功于CBA与校园体系的深度绑定,广东宏远俱乐部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的“篮球实验室”,首次将运动科学、数据分析与传统训练结合,为球员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。
商业前景:扩军如何激活市场潜力
从商业角度看,CBA扩军可能成为撬动区域经济的杠杆,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《中国体育消费白皮书》,篮球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同比上涨34%,二三线城市贡献了超过60%的增量,姚明坦言:“篮球市场的未来在基层,而扩军正是连接顶级赛事与地方消费的桥梁。”
以浙江为例,2024年新成立的浙江东南俱乐部在首个赛季就吸引了本土企业超过2亿元的投资,并带动杭州、宁波等地的体育馆使用率提升47%,CBA与数字平台的合作也进一步放大了联赛影响力,2025年新签署的流媒体协议中,联赛直播将首次尝试“区域定制化解说”,满足不同地区观众的观赛需求。
争议与平衡:扩军之路的隐忧
尽管扩军前景乐观,姚明也承认其中存在挑战。“联赛的完整性必须优先考虑,”他强调,“我们不能因为追求规模而牺牲比赛质量。”CBA共有20支球队,每赛季常规赛已达52轮,若增加球队,赛程安排、球员体能及裁判资源均需重新规划。

部分俱乐部对扩军持谨慎态度,北京某俱乐部管理层匿名表示:“现有球队尚未完全实现盈利,扩军可能导致资源进一步分散。”对此,姚明回应称,联盟正在研究“分级财政补贴方案”,通过调整转播分成与赞助商权益,保障中小俱乐部的生存空间。
未来展望:从联赛到国家队的协同发展
姚明在演讲结尾再次聚焦于中国篮球的长期目标:“国家队的成绩是检验联赛改革的最终标准。”2023年世界杯的失利曾让中国篮球陷入反思,但2024年U18亚锦赛冠军与2025年亚洲杯四强的成绩,证明了青训与联赛改革的初步成效。
随着2028年洛杉矶奥运周期的临近,姚明透露,中国篮协将启动“星火计划”,通过扩大CBA规模,为国家队储备更多人才。“下一个王治郅或易建联可能来自新疆、青海或海南,”他说,“而我们的责任是让这些孩子不被埋没。”
姚明的发言传递出清晰信号:中国篮球的未来不仅依赖于顶级球星的光芒,更需构建一个包容而坚韧的生态系统,CBA扩军或许是这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但它仅仅是起点,正如姚明所言:“篮球场上的胜利永远属于过去,而我们对未来的信心,源于每一次看似微小的改变。”
在演讲结束后,姚明与来自云南、甘肃等地的青少年球员合影留念,这些孩子中的许多人,或许将在十年后成为CBA扩军计划的亲历者——而那时,中国篮球的故事必将写下新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