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十周年,三代剑客的共同成长记忆
2025年盛夏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 kaiyun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云app十周年赛季,这项起源于2015年的赛事,已经从最初仅有几百人参与的地区性比赛,发展成为覆盖全国、年度参与人数破万的顶级击剑俱乐部赛事,十年来,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击剑运动的蓬勃发展,更承载了无数击剑爱好者的成长故事。
缘起: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
2015年,中国击剑运动正处于转型期,专业队模式仍然是培养运动员的主要途径,大众对击剑的认知仍停留在“贵族运动”的刻板印象中,首届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,当时只有12个城市的俱乐部参与,比赛项目也仅限于花剑和佩剑。
联赛创始人之一李晓东回忆道:“我们最初的目标很简单,就是为俱乐部击剑爱好者创造一个正规、专业的竞赛平台,没想到第一年就收到了热烈响应,这让我们看到了击剑运动在中国的巨大潜力。”
十年间,联赛规模呈指数级增长,最新数据显示,2025赛季已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超过300家俱乐部报名,参赛选手年龄从6岁到60岁不等,真正实现了“全民击剑”的办赛理念。
成长:技术与赛事体系的双重进化
联赛的十年发展史,也是一部中国击剑技术普及与提高的进化史。
早期比赛中,选手水平参差不齐,裁判队伍不够专业,甚至经常出现计分争议,为此,联赛组织者引入了国际剑联认证的电子裁判系统,并定期组织裁判培训,联赛裁判团队中已有30余人获得国际裁判资格,能够执裁国际级赛事。
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教练指出:“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是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,早期比赛经常看到选手靠身体素质取胜,现在小选手们都掌握了相当成熟的战术体系,我们的俱乐部教练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,许多人拥有前国手甚至国际比赛经验。”
赛事体系也在不断创新,联赛开创性地引入了分级制度,根据选手水平分为A、B、C三个组别,让初学者、业余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竞争平台,联赛还增设了老年组和亲子组别,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。
人物:三代剑客的联赛情缘
第一代:从选手到教练的周志宏
28岁的周志宏是联赛的“元老级”人物,2015年,18岁的他作为北京锋锐击剑俱乐部的选手参加了首届联赛。
“那时候我刚刚高中毕业,练习击剑只有三年时间。”周志宏回忆道,“第一次参加这么大场面的比赛,紧张得前一天晚上都没睡着。”
周志宏已经转型为教练,带领自己的学员征战联赛赛场。“看着我带的孩子们站在领奖台上,比我自己当年夺冠还要激动,联赛给了我作为运动员展示的舞台,现在又给了我作为教练培养下一代的机会。”
第二代:大学生剑客李思琪
22岁的李思琪是清华大学击剑协会会长,她与联赛共同成长的故事代表了高校击剑发展的十年历程。
“我是从高中开始接触击剑的,2017年第一次参加联赛时还是个小萌新。”李思琪笑着说,“那时候大学生选手很少,现在高校组已经成为联赛中竞争最激烈的组别之一。”
在李思琪看来,联赛最大的意义在于为非专业选手提供了持续参与竞技体育的机会。“很多大学生运动员通过联赛发现了自己的潜力,有些人甚至毕业后选择了与击剑相关的职业道路。”

第三代:少年新星张小宇
15岁的张小宇是联赛近年来涌现的新星之一,从10岁第一次参加联赛少儿组比赛,到如今在青年组屡获佳绩,张小宇的成长轨迹与联赛发展紧密相连。
“联赛就像我每年的期末考试,”张小宇说,“通过和全国各地的高手较量,我知道了自己哪里需要改进,每年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,这种感觉很棒。”
张小宇的母亲表示:“作为家长,我们看到孩子通过击剑不仅锻炼了身体,还学会了尊重对手、面对挫折,这些成长比奖牌更加珍贵。”

影响:超越竞技的社会价值
十年发展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体育竞赛本身。
联赛推动了击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,十年前,击剑俱乐部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如今连三四线城市也有了成熟的击剑培训机构,据统计,全国经常参与击剑运动的人数已从十年前的不足万人增长到2025年的超过15万人。
联赛创造了巨大的产业链和经济价值,击剑装备销售、培训市场、体育旅游等相关行业都因联赛而获益,2024年,与击剑相关的产业规模已达50亿元,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。
最重要的是,联赛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了新平台,许多家长表示,孩子参与击剑后,不仅身体素质提高了,专注力、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升。
新征程的起点
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上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。
联赛组委会主席表示:“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赛事国际化,邀请更多海外选手参赛,提高赛事的国际影响力,我们也将加强科技应用,利用VR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选手和教练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”
联赛还将致力于推动击剑文化的深度传播。“我们计划建立中国击剑博物馆,出版击剑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,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的魅力。”
对于下一个十年,三代剑客都有自己的期待。
周志宏希望培养出世界级的选手:“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的学生中能够有人站上世界大赛的领奖台。”
李思琪则期待着击剑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:“希望击剑能够成为更多大学的必修体育课程,让大学生都能体验这项运动的魅力。”
而张小宇的目光已经投向国际赛场:“我的梦想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,联赛是我追逐梦想的第一步。”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十年,是中国体育社会化、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缩影,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击剑运动的发展,更见证了无数普通人的体育梦想开花结果,正如一位老击剑人所说:“联赛的意义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冠军,而在于让更多人爱上了击剑这项运动。”
十年磨一剑,砺得梅花香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故事还在继续,下一个十年,必将更加精彩。